在同質化嚴重的家具行業(yè),消費人群成為稀有資源,利潤同等的情況下,誰能搶到消費者,誰就是市場的贏家。頻繁地以促銷為目的的營銷活動,讓消費者在選擇家居產品時眼花繚亂,不得不從性價比入手,對品牌并沒有認同感。
不可否認,營銷的目的是賺錢。單一、頻繁的底價營銷,只能在短期給企業(yè)帶來利潤,一旦放棄此類營銷方式,便有可能失去市場。精明的營銷,即便產品再貴再“不值”,也能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掏錢,甘當品牌的粉絲。備受追捧的“無印良品”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一定比其他品牌產品高出很多倍嗎?消費者購買看似“不值”的商品,看重的是設計、質量、品牌魅力和表達的生活方式。而國內的家居品牌,幾乎沒有此類的營銷理念。單一、低端的營銷方式,給品牌烙上低端、短利的令人厭惡的形象。即使多次消費,恐怕消費者很難對某一品牌情有獨鐘。這使每個品牌都不會生存很久,一批新品牌誕生后又是新一輪的營銷大戰(zhàn),使行業(yè)陷入持續(xù)低端營銷的怪圈。
曾經有這樣的說法:營銷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更高的價格將更多的產品更頻繁地賣給更多的人,家具企業(yè)的營銷充其量只做到了“更多的人”�!叭撕�(zhàn)術”絕非長久之計,企業(yè)應該先有品牌意識,建立品牌形象,才有可能重塑營銷理念,做成百年老店。洛陽鐵皮文件柜廠